作者:股票配资开户网更新时间:2025-11-20点击:129
<股票配资开户网>投行一哥中信证券难逃行业严冬?2024年财报揭示投行业务大幅下滑,IPO承销规模暴跌81%股票配资开户网>
“投行一哥”中信证券,难逃行业严冬
近日,中信证券发布了2024年财报投行一哥中信证券难逃行业严冬?2024年财报揭示投行业务大幅下滑,IPO承销规模暴跌81%,全年各项业务表现呈现分化态势,其中投行业务业绩大幅下滑,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一、投行业务大幅下滑
2024年,中信证券投行业务实现营收43.54亿元,同比大幅下滑36.05%。作为投行业务的“大头”,证券承销业务受到IPO和再融资行业性收缩的严重影响。尽管中信证券在IPO和再融资规模上仍居行业第一,但全年证券承销业务的收入只有40.33亿元,同比减少35.43%。
据Wind数据,2024年内地股票市场包括IPO、增发、可转债等全口径募资共计265起,股权承销金额合计2692.5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74%。在行业整体规模大幅缩水的情况下,中信证券的投行业务虽仍居行业首位,但业务规模缩水明显。2023年、2024年中信证券的股权承销规模分别为2774.54亿元、835.62亿元,同比下滑69.88%。
在IPO承销方面,2024年中信证券IPO发行规模673.53亿元,同比下降81.11%。尽管中信证券在IPO承销家数上仍居行业前列,但单笔募资额度较大的项目并不多,导致整体承销收入大幅下降。
二、保荐项目过会历程坎坷
在企业过会方面,2024年A股一共有55家企业首发上会,其中有53家通过。中信证券服务了其中的4家企业过会,包括赛分科技、晶亦精微、思看科技、江南新材。然而,这4家企业的过会历程都相当坎坷,均经历了上交所的两轮问询。
例如,赛分科技在两轮问询回复中出现了隐瞒关联交易、前五大经销商信息披露前后不一致等问题;晶亦精微则因技术、人员、财务系统、信息系统独立性问题受到关注;思看科技和江南新材也分别因毛利率过高、募资用途以及国有资产流失、利益输送等问题受到问询。
三、业务违规频发

除了业绩大幅下滑外,中信证券在2024年还因多项投行业务违规被罚。这些违规主要发生在IPO、可转债、非公开发行股票、重大资产重组等领域。
在IPO保荐方面,中信证券因未勤勉尽责履行相关职责,对发行人存在内部控制制度未有效执行、财务会计核算不准确等问题的核查工作不到位,多次被证监会及地方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在可转债方面,中信证券保荐的恒逸石化可转债项目在发行上市当年即亏损,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50%以上,因此被证监会出具警示函。
在非公开发行股票方面,中信证券被查出配合客户通过衍生品交易安排进行定增套利,提供融券服务等违规行为。
此外,中信证券还因一桩与子公司有关的并购重组陈年旧案被处罚。子公司中信证券华南在被中信证券收购前,履行深圳大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重组项目持续督导义务存在不足等问题中庆证券,被深圳证监局责令改正。
四、债券承销与海外市场表现稳定
尽管投行业务大幅下滑,但中信证券在债券承销方面仍保持稳定发挥。2024年,中信证券一共承销境内债券5088只,承销规模2.09万亿元,同比增长9.49%,占全市场承销总规模的7.07%,占证券公司承销总规模的15.02%。其中,金融债、公司债、企业债等承销规模均在行业排名第一。
同时,中信证券在国际市场的表现也颇为亮眼。2024年,中信证券国际营业收入164.26亿元,净利润38.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20%、115.55%,与华泰国际一道位列行业第一梯队。在香港市场,中信证券国际完成的IPO项目和再融资项目数量也位居市场前列。
五、总结
综上所述,中信证券作为“投行一哥”,在2024年也未能幸免于投行业务的寒冬。尽管在债券承销和海外市场方面表现稳定,但投行业务的大幅下滑以及频繁的业务违规仍然给中信证券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未来,中信证券需要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高保荐项目的质量和过会率,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行业监管。